????“逆向關懷”一詞來源于動物保護。 ????美國阿拉斯加國家動物園的鹿苑里,鹿群因不必為覓食而發(fā)愁,也不必為逃避敵害而窮于奔跑,因而很快就繁殖起來。然而在一度興旺之后,病弱殘疾者與日俱增,最后竟出現瀕臨絕種的危機。當地政府曾不惜斥巨資予以挽救,可惜一概無效。后來一位聰明的管理人員建議,把幾只兇殘的惡狠引進鹿苑,許多病、弱的鹿被捕殺了。幾年后,鹿的數量不但沒有減少,反而大大增加了。狼捕食了病弱者,又迫使鹿群為逃避狼害而重新拼命奔跑,從而使得留下來的鹿群體質日益健壯。后來,人們把這種奇特的動物“保護”方式稱為“逆向關懷”。 ????動物需要“逆向關懷”保護,我們的孩子們需要不需要這種“逆向關懷”呢?回答是肯定的。我們的孩子過著越來越優(yōu)越的生活,社會和家長為他們提供越來越優(yōu)越的條件。長此以往,孩子豈不是坐失適應能力、生存能力?! ????現在的孩子大多沒有逆境可處,要想讓他們成才,就要讓孩子學會面對挫折,經歷磨難,認識世界的復雜,人生的艱辛。在挫折中磨練自己,最終養(yǎng)成完美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,養(yǎng)成克服困難,戰(zhàn)勝挫折的堅強毅力。這也就是我們說的要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挫折教育。 ????如何時對孩子進行“逆向關懷”式的挫折教育呢?美國洛克菲勒集團創(chuàng)始人老約翰為孩子提供挫折教育的例子,可供我們借鑒。老約翰只有一個兒子。有一次,老約翰張開雙臂,叫兒子跨越椅子跳到自己的懷里來,小約翰聽到父親的呼喚,高興地沖過去,但老約翰迅速地把雙臂移開,小約翰重重地摔在地上。對著發(fā)怔的兒子,老約翰意味深長地告誡他:在生活的道路上,什么事情都會發(fā)生。 ????日本人對此考慮的比我們深遠得多。富甲天下的日本人深感年輕一代的創(chuàng)業(yè)精神遠不及老一輩,便想方設法對孩子進行“吃苦教育”。為了不忘過去最苦的日子,日本一所學校給孩子做了“憶苦飯”,結果孩子面對大人當年吃過的糠菜嚎啕大哭,拒食三天,可校方仍亳不動搖。第四天,孩子終于咽下這頓憶苦飯。在日本的許多孤島或森林里,常??梢钥吹叫W生的身影,他們在沒有老師帶領的情況下,面對既無糧又無水的可怕境地,安營扎寨,尋覓野菜野果,撿拾柴草,尋找水源,自己“營救”自己。這些孩子都是家長主動送去的。像這樣的“吃苦”教育,在日本是孩子們的必修課。日本每年都要定期舉辦“田間學?!?,“孤島學?!薄ⅰ吧謱W?!钡?,組織學生到田間、森林或海島去“自學”,讓孩子經風雨,見世面,培養(yǎng)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克服困難的毅力;讓孩子在自然界的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(fā)展。 ????愛子之心,人皆有之,希望孩子成才,將來在社會有所作為,也是人之常情。但要愛得深沉,愛得高遠。我們的家長不要‘心太軟”,要硬起心腸,收藏起一半愛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