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現(xiàn)理
古時書院是講學的地方,又具有藏書、供祭等多重功能。它作為治學和教化的載體,在長期發(fā)展過程中積淀和形成了內涵豐富、既有普遍性又各具特色的書院精神和價值體系。
筆者的家鄉(xiāng)在豫東老子故里鹿邑縣,早前就聞聽縣城有一家全國聞名的鳴鹿書院。
筆者有次前往太清宮鎮(zhèn)四羊寨村采訪時,有幸看到“銀牌張氏”族譜中一段文字記載:“鳴鹿書院于清朝道光年間(1821年~1850年),由時任知縣茅崧林和十四祖張?zhí)葜亟?,在重建以前由十三世祖張應麟(字魯一,號竹溪,邑庠生、文林郎)主持鳴鹿書院工作。十四祖張?zhí)菰趯幭母搅_縣為官三年后,于道光二十四年(1844年)3月14日告病返鄉(xiāng)至河南歸德府鹿邑縣,在鳴鹿書院以教書育人為樂,諸生肄業(yè)者弦歌不輟,人文蔚起,稱盛一時?!?/p>
了解鳴鹿書院,首先要了解鹿邑。鹿邑位于豫皖交界處,古稱“苦”(hù)“真源”“谷陽”“仙源”“衛(wèi)真”等,是世界百位歷史文化名人之一、五千言《道德經》巨著作者、道家創(chuàng)始人老子故里,是2011年11月經中國民間文藝家協(xié)會組織專家實地考察論證、報中國文聯(lián)審批、中宣部備案后命名的“中國老子文化之鄉(xiāng)”。
據(jù)《鹿邑縣志》記載,歷史上的鹿邑縣名曾多次更改。唐高宗李治于乾封元年(666年),下詔改縣名為真源,寓鹿邑為真理(道家思想)的發(fā)源地;武則天稱帝后尊李母為先天太后,于載初元年(689年)下詔改真源為仙源,意為老子是得道成仙之人,生地則為仙之源;1014年,宋真宗趙恒到鹿邑拜謁后,下詔改縣名為衛(wèi)真,以表明他比別的朝代更捍衛(wèi)老子及其思想(真理)的至尊地位;隋朝開皇十八年(598年),與之相鄰的武平縣內因“麋鹿甚多,常聞鹿鳴”而將縣名改為鹿邑縣;又據(jù)《許志》曰:“元初避水東遷,今地并衛(wèi)真,仍曰鹿邑,而舊鹿邑廢”,自元朝開始,縣名沿用至今。
了解鳴鹿書院,也得了解下“鳴鹿”。據(jù)史料記載,公元前770年,周平王遷都洛邑,歷史進入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境內置苦(今鹿邑縣太清宮鎮(zhèn)),一度名相和鳴鹿(今鹿邑縣辛集鎮(zhèn)),均屬豫州陳國。網(wǎng)絡搜索“鳴鹿”字樣顯示:《詩經·小雅·鹿鳴》“呦呦鹿鳴,食野之蘋”;《毛傳》“鹿得蓱,呦呦然鳴而相呼,懇誠發(fā)乎中。以興嘉樂賓客,當有懇誠相招呼以成禮也”,后因以“鳴鹿”喻禮賢求友;韓愈《答張徹》詩“蘋甘謝鳴鹿,罍滿慚罄瓶”;錢仲聯(lián)集釋引方成珪箋正“公詩意以國子生為嘉賓,而自謙言不能如《鹿鳴》之禮賢”;夏完淳《懷李舒章》詩之四“鳴鹿求友聲,銜草在中野”;《左傳·成公十六年》“知武子佐下軍,以諸侯之師侵陳,至于鳴鹿,遂侵蔡”;楊伯峻注“鳴鹿在今河南省鹿邑縣西”。現(xiàn)在鳴鹿街道辦事處是鹿邑城區(qū)四個辦事處之一,西關有條南北方向的鳴鹿路。
了解鳴鹿書院,還得了解周口書院的歷史沿革。周口地處黃淮平原、中原腹地,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(fā)祥地之一,自古以來文脈綿延、重道崇德,自然少不得書院的一席之地。據(jù)《周口書院發(fā)展簡史》著述,周口所轄縣市區(qū)書院多興建或重建于明清時期,在研究學問、教化民眾、文化傳播和學校教育等方面發(fā)揮了多重功能作用。書院寄寓了中國士人修身養(yǎng)性、弘道濟世的賢哲理想,傳遞著千年流變而又弦歌不輟的中華神韻。各縣市區(qū)舊時幾乎都有有名望、有代表性的傳統(tǒng)書院,如淮陽弦歌書院、柳湖書院,扶溝大程書院,太康興賢書院,沈丘平輿書院,項城蓮溪書院,鹿邑鳴鹿書院等。明朝時期對書院有揚有抑,到了清朝書院又有了大的發(fā)展,形成了官方書院系統(tǒng)。清光緒年間,實行變法新政,改學院為學堂,周口各地書院也都隨之改制。1905年,清政府下令廢除科舉制,學堂也由科舉入仕教育改為普通教育,以“中學為體,西學為用”為宗旨,開啟了近代教育模式。
關于鳴鹿書院的史料記載。據(jù)《鹿邑縣志》記載,鳴鹿書院在老子升仙臺前(今鹿邑縣明道宮景區(qū)),原名真源學舍,后改名鳴鹿書院,既同鹿邑相合,又讓人生出“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,但為君故,沉吟至今”的遐想。再者就是“銀牌張氏”族譜記載的文字了。
更具有歷史意義的是,鳴鹿書院在抗日戰(zhàn)爭期間,為我黨培養(yǎng)了一大批優(yōu)秀干部,鹿邑抗日軍政干部訓練班被稱為延安抗大鹿邑分校。1938年10月,張愛萍受中共中央中原局指派來到鹿邑。1938年10月至1939年3月,張愛萍在鳴鹿書院(現(xiàn)張寨坑農貿市場北)舉辦了兩期抗日軍政干部訓練班,招收學員400多人。魏鳳樓任校長,馬溪珊為教育長(后由張愛萍接任),手槍連指導員李子木為大隊長,蕭望東編寫“游擊戰(zhàn)術”教材,彭雪楓在干部訓練班講過4小時形勢課。學員畢業(yè)后,張愛萍在畢業(yè)證書上題詞“為民族解放事業(yè)奮斗到底”,學員有的分到各區(qū),有的參加了魏鳳樓部隊和新四軍,有培養(yǎng)前途的高潁敏、邵良辰、許沙汀、楊霖、張笑南等,被推薦到延安抗大繼續(xù)深造,在以后的革命斗爭中發(fā)揮了重要作用。
最后就是關于鳴鹿書院歷史傳承問題?!艾F(xiàn)在的鳴鹿書院創(chuàng)辦于2016年。多年來,書院致力于書法藝考培訓,中小學生軟筆、硬筆書法興趣培養(yǎng),成人書畫交流?!?2歲的書院負責人譚雪松介紹,他自幼酷愛書法,2006年7月黃淮學院本科畢業(yè)后,研修于中央美術學院,至今專業(yè)從事書法教育20余年,系河南省書法家協(xié)會會員,已出版書法書籍多部,發(fā)表書法論文多篇。
古時書院遺風在,今日精英續(xù)傳承。讓我們永遠銘記昔日鳴鹿書院的歷史印記,同時祝福今日的鳴鹿書院前程似錦,人才輩出,在老子故里鹿邑縣大地上奮力創(chuàng)造出更加燦爛輝煌的業(yè)績。②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