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雪丹
“在寫《人生海?!返臅r候,我給自己了一些硬性規(guī)定,比如說,開頭不能少于5個,每天不能寫多于500個字,寫完以后至少改五遍。最后,我用5年的時間,磨成了二十幾萬字……沒有功利心的,用功用心地寫了一部作品?!边@是麥家談起《人生海?!穭?chuàng)作時的一段話,這個幾分鐘的小視頻深深觸動了我。
在此之前,我已很久不讀新的長篇小說,害怕長時間的閱讀讓昏花的眼睛疲憊,也害怕停不下來的連續(xù)閱讀影響睡眠。近幾年,更喜歡重讀經(jīng)典,把快讀變成一個慢品的過程。用幾天的時間讀完《人生海海》,對我而言,是個意外。
我就不講這本書的具體故事情節(jié)了,只說一種感覺:書中講述了一個身上帶著很多謎團的人,講述了這個人跌宕起伏、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,這個人是英雄,更是常人,在外面的世界闖蕩一番之后,回到一個小村里做著有常情、常理,卻又不平常的事。整個講述之中,透露著生活的無常、命運的沉浮。
合上書,卻合不上隨著故事展開的思緒,思緒如海水般一波又一波不斷涌動,起伏不定,好像不說點什么,不為它找到一個出口,就靜不下來。
在思緒的海洋里品味“人生海海”這幾個字,感覺它是如此簡單卻又意味無窮,書中是這樣解釋的:“這是一句閩南話,是形容人生復(fù)雜多變,但又不止這意思,它的意思像大海一樣寬廣,但總的說是教人好好活而不是去死的意思。”而我的思緒幾番翻涌之后,逐漸明晰起來,最后定格為幾組“關(guān)鍵詞”:笨拙與緩慢、受傷與治愈、放下與釋然。
想到笨拙與緩慢,是因為想到麥家跟“5”杠上時,他說:“聽上去有點傻,但我們做事的時候,真的需要這種傻氣,因為人太聰明,經(jīng)常愛鉆空子,有時狗洞都會去鉆?!?/p>
麥家是一個敢于解剖自己的人,他說到自己也曾很功利地寫過,但現(xiàn)在再看那些作品會很羞愧。《人生海?!返姆磸?fù)修改,是一種自我修復(fù),也是在走最接近靈魂、最接近藝術(shù)、最接近讀者的路。
作品當(dāng)然最能說明問題,書中金句頻出,一抓一大把,“弄堂曲里拐彎,好像處處是死路,其實又四通八達(dá)的,最后都通到祠堂”“有腳步聲停在門口,有一股風(fēng)往我背后吹去,我感到背上有目光趴著,有點不大敢回頭”“前方不在遠(yuǎn)方,就在村子里”“羞愧是有重量的”“心思多了,壽命就少了”“當(dāng)牛做馬的生活讓我對生活只有恨,沒有愛——愛被我恨死了,葬在大海里”“人生海海,敢死不叫勇氣,活著才需要勇氣”“人生海海,我們像海灘上的兩粒沙子一樣相遇”“他說,你的眼睛看不到我的過去。我說我要的是你的以后,不是以前”……語言的精準(zhǔn)、細(xì)節(jié)的生動、思想的深刻,沒有這個緩慢的、笨拙的過程,沒有這份用功與用心,還真是打磨不出來。
再說說受傷與治愈。在人物塑造上,麥家說《人生海?!防锏摹吧闲!焙汀案赣H”是將現(xiàn)實中的父親打碎以后挑了一些碎片造了兩個新人。兩個人都不是父親,但都有父親的一些元素和個人的情感。這部小說既是麥家對童年的一種紀(jì)念,也是和故鄉(xiāng)的一種和解。
麥家年輕時和父親關(guān)系非常緊張,讓他一心只想逃離家庭,逃離故鄉(xiāng)。直到父親患病的前幾年,他和父親的關(guān)系才有所緩和。但是父親臨終前發(fā)生的事,卻是他一生的遺憾。那天晚上九點多鐘,麥家接到電話說父親病情嚴(yán)重,便趕回家,守了兩個小時之后,他就離開了。當(dāng)時,他以為父親一時半會兒不會走,也因為他在趕一部書稿,只剩一天半就要交稿。萬萬沒有想到的是,他剛剛回到家,父親就永遠(yuǎn)地走了。他覺得父親在故意讓他放空自己,讓他難堪,讓他去痛思痛改,讓他一邊要去給父親送終,一邊還要給他的稿子送終。后來,他覺得這件事總羞辱著他,讓他懊悔不已。父親去世后,他回到家鄉(xiāng),在父親去世的床上睡了半年,直到最后母親把床拆了趕他走。整整一年,他沒有打開過電腦。后來,他突然有寫《人生海?!返臎_動,他覺得這本書是父親安排他寫的,讓他和過去做個了斷。
可以想象,在這種狀態(tài)下的寫作,寫作過程就是一個治愈過程,就是一個與父親和解的過程,一個讓心中的傷口慢慢愈合的過程。他在書中寫一個“鄉(xiāng)村小世界”,在心中寫一個“命運大世界”。這個命運,是筆下人物的命運,又何嘗不是作者與讀者的命運?
說到放下與釋然時,我的心里也慢慢輕松起來。經(jīng)過一字一句的緩慢書寫,麥家重新認(rèn)識了故鄉(xiāng)與父親,與他們和解了。其實,更多的是放下自己的執(zhí)念,放過自己,與自己的內(nèi)心和解吧。
書中的人物也都與命運握手言和。主人公“上校”的生命中有過輝煌和榮譽,但也飽受屈辱和磨難,他一直對刻在自己身上的字心存執(zhí)念,因此寧可受盡嘲諷與誤解,寧愿忍受孤獨,也一直守護(hù)著自己的秘密。直到最后,因為眾人要扒下他的衣服看他身上的字,在一種強烈的沖擊之下,他瘋了,忘卻所有,回歸到一個孩子的簡單、無憂。幸運的是,一個深愛他的女子來到他身邊,始終如一地照顧他、陪伴他,直到他近百歲時,他壽終正寢,她自殺,一同離開這個世界。無疑,這個女子的愛也是她的執(zhí)念,這個執(zhí)念曾因愛而不得深深傷害了他,改變了他的命運,但也因為這個執(zhí)念,她來到他的身邊,給自己的心一種救贖、一種解脫。
書中的“父親”與“爺爺”也是各有各的執(zhí)念,也因各自的執(zhí)念彼此不滿、以傷害的方式愛著對方。直到死亡來臨,才讓一切釋然。
書里的故事處處都有作者的影子——書中的“我”直到在心里不再仇恨帶給自己深深傷害的“小瞎子”,放下了最初的仇恨,也才放下了困擾自己一生的執(zhí)念,與過去、與他人,也與自己和解。
也可以說,麥家通過文字回顧了自己,打開了自己,認(rèn)識了自己,找到了自己的靈魂和個性。這從自己出發(fā)、從心靈出發(fā)的寫作,寫得用功用心,絲毫沒有功利心,寫到了讀者心里,讓每個閱讀者都可以在書中讀出人生、讀出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