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湘玲
去年6月28日,我到老子故里鹿邑參加中國藝術(shù)攝影學(xué)會舉辦的朝老采風(fēng)攝影活動。結(jié)束時已是傍晚,東道主格格安排我們在附近飯店就餐,大家匆匆忙忙落座。隨著服務(wù)員飽含深情的一聲輕喚,“媽糊來了”,一碗碗白中微黃的媽糊依序上了桌。
“媽糊?我還是第一次聽說?!笨粗鵁釟怛v騰的媽糊,同桌的李老師忙問,“什么是媽糊呢?”“到了老子故里,朝老之后,任誰都會虔誠地喝上一碗媽糊,當(dāng)然,我們也不例外。”格格回應(yīng),“關(guān)于媽糊,有個跟老子有關(guān)的傳說,等會兒我請飯店的魏老師給各位詳細說說。這會兒各位肯定都餓了,我們先喝媽糊吧。我按當(dāng)?shù)亓?xí)俗給各位示范媽糊該怎么喝。”“?。亢葖尯灿兄v究?”我驚訝道。
說話間,格格雙手捧碗,嘴沿著碗邊,按順時針方向吸吮媽糊,喝完后,碗里沒有任何殘留,就像洗過一樣。我也照樣喝起來,喝后碗里同樣干干凈凈?;匚秼尯目诟?,甚是清潤、清香,還有些許甜味。格格看著同桌的攝友們埋頭喝媽糊,高興地說:“媽糊有一個特別之處,喝后碗中干凈為上品。我們運氣好,喝到了最正宗的媽糊?!边@時,房間的門輕輕開啟,魏老師進來了。緩緩落座后,魏老師將“老子與媽糊的傳說”為我們娓娓道來。
鹿邑,古稱苦縣、鳴鹿。傳說有一年,苦縣百姓遭了災(zāi)荒,開始是發(fā)大水,接著是大旱,土地干得裂縫遍布,其他莊稼顆粒無收,只有大豆和小米,雖然產(chǎn)量不高,但還是收了一些。迫不得已,當(dāng)?shù)厍鄩涯昙娂娡獬稣一盥?,把家里的一點小米和大豆留給老人和小孩吃。
大旱期間,每天,總有位白胡子老先生,時而到田間地頭看看干枯的莊稼,時而到大路邊望著外出的年輕人,似有所思。有天黎明,人們剛從饑餓中醒來,就聽到大老遠有揮鞭聲,并伴隨著吆喝聲:“喝稀別吃干,多活幾十天?!贝蠹衣劼暢鲩T,見那位白胡子老先生站在出村必走的十字路口,一邊用力揮鞭一邊使勁吆喝。德高望重的族長對大家說:“這位白胡子老先生就是老子??!昨天夜里,他召集我們聚在一起共同謀劃,琢磨許久才想到了應(yīng)對災(zāi)荒的法子,并要我們迅速廣而告之。他語重心長地說,為了每個人都能活命,大家不要驚慌,災(zāi)荒年改喝稀飯,再配著野菜、樹葉和榆樹皮吃,緊接著種上小麥,這一年就能挺過去。來年小麥有了收成,大家就能填飽肚子了?!?/p>
當(dāng)天,大家就將老子的法子傳播開來。就這樣,家家戶戶都平平安安地躲過了災(zāi)荒。自此,這種吃法在當(dāng)?shù)亓鱾鏖_來,大家把小米和黃豆加工成媽糊。清晨,一家人蹲在家門口,朝著老子住處,雙手捧碗,低頭喝著媽糊。
魏老師話音剛落,攝友余老師哽咽道:“服務(wù)員,請給我再來一碗媽糊,我就著碗喝!”其余幾位聽后,眼睛都紅紅的,將面前的飯菜一掃而光。見此情景,我鼻子一酸,深有感觸:沿著碗邊喝媽糊,是千百年來老子故里的百姓虔誠朝老的樸素方式,更是《道德經(jīng)》“是以圣人常善救人,故無棄人;常善救物,故無棄物”的千古傳承。
到了老子故里,朝老之后,誰都會虔誠地就著碗邊喝一碗媽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