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???目前,一則紅木家具“不折不扣,按斤論價”的廣告鋪天蓋地,紅木家具如何能像白菜豆腐一般“按斤論價”?到底這按斤計價是真是假,怎么個計法?會否比傳統(tǒng)計價方式更劃算?對行業(yè)又有何影響呢?實際上,消費者與業(yè)內人士對其產(chǎn)生的議論一直沒有停止……
●爭議焦點一:
“按斤論價”怎么個論法?
一套紅木家具包含幾件套,每件多少錢,一共多少錢,這是目前紅木市場中最主流的計價與銷售方式。而頗為新鮮的“按斤論價法”則完全打破了傳統(tǒng)計價模式,先給不同原材料標出單價(比如雞翅木169元/公斤,老撾紅酸枝木349元/公斤),然后用每件家具出廠凈重乘以單價,所得出的價格即為實付總價(原材料單價×家具出廠凈重=實付總價)。
分析這個計算公式,原材料單價和家具重量是決定總價的主因,如果兩個都由廠家說了算,消費者沒有自主權,又與傳統(tǒng)計價方式有何區(qū)別呢?針對疑問,連天紅華北區(qū)總經(jīng)理李機杭解釋,每公斤單價是公司通過對原材料、人工、運輸、租金及其他成本的綜合考量定出來的,大家可根據(jù)包含內容自己算個大概;而重量雖按出廠凈重算,但消費者購買時或購買后10天內如有異議均可以提出并要求“多退少補”。
●爭議焦點二:
紅木家具價格是否因此而更透明?
從前幾年紅木家具出現(xiàn)的“價格泡沫”和近來由于原材料、人工漲價而導致的紅木家具價格攀升不難看出,“一切由商家說了算”的問題的確存在,而紅木家具價格體系也多少存在些隱憂。就筆者了解,除了原料與人工外,是否有雕刻或藝術大師參與其中,也是影響價格高低的原因。因此,一件紅木家具定價是否合理,外行人很難判斷,即便是懂行之人最多也只能做到心中有數(shù)。
如果能按公斤收錢,明碼標價會否讓紅木家具的價格更合理、更透明?面對一種新的、顛覆式的計價方式,消費者在圖新鮮的同時也不免有些動心。對此,資深紅木行業(yè)專家、元亨利家具總經(jīng)理楊波認為,紅木家具的定價模式無法用“透明”與“不透明”定論,它就像畫一樣,同樣是一張紙、一桿筆,不同人畫出來的東西價格肯定有差異。同理,不同廠家即使用同一種木材制作出造型相同的椅子,其自身價值和市場售價也必然不同。由此可見,“按斤計價”根本不適合紅木家具行業(yè)。
●爭議焦點三:
是否忽略了紅木家具的“手藝”、“文化”附加值?
按照李機航的說法,他們將紅木家具“按斤計價”除了便于打響品牌和便于宣傳外,也希望能借此打擊這個行業(yè)的價格泡沫,并淡化消費者的“迷戀大師說”。
而對此,不少業(yè)內人士并不認同,他們表示,這種做法將大大抹殺紅木家具的附加值,不太可取。畢竟,紅木家具與普通民用家具有區(qū)別,它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民族特色的表現(xiàn),消費者喜歡、購買或收藏它,一是因為原材料的名貴與日趨稀有,二是因為其結構、雕刻工藝與文化底蘊處處都有自己的個性,具有充分的附加值。如它已經(jīng)可與白菜豆腐一般“按斤論價”,毫無附加價值時,與直接買一根木頭又有何分別?
不過,李機航也認為,若真為大師之作自有其價高的道理,而市場上也不免有些借“大師”之名胡亂開價的商家。而連天紅的家具多為福建本地“雕刻能手”打造而成,頗具價值卻不拿“大師”說事,“按斤論價”只想讓消費者消費得更明白而已。
●采訪手記●
紅木行業(yè)迷霧重重?消費者需眼明心亮
采訪期間,筆者從眾多紅木家具業(yè)內人士口中聽到不少對“按斤論價”的看法,不過大多“貶多于褒”。紅木家具某專業(yè)市場總監(jiān)表示,按這種新鮮計價方式算出的價格,與其他品牌同類產(chǎn)品相比并沒便宜多少,有的甚至還更貴;某紅木品牌總經(jīng)理表示,紅木家具新計價模式的對錯眼下很難定論,要看五年后,至少三年后是否還能站住腳;還有某紅木品牌負責人表示,紅木家具歷來以其文化內涵和大師參與為傳統(tǒng),忽略這些,將其與白菜一樣“按斤論價”的做法實在欠妥。
當“按斤論價”這一做法在吸引大量消費者關注,卻令眾多業(yè)內人士深感不滿時,卻不得不承認,這種狀況的出現(xiàn)的確給紅木家具這個傳統(tǒng)行業(yè)帶來了一陣不小的“刺激”。拋開對錯不講,一種新計價體系的出現(xiàn)與立足和消費者對其產(chǎn)生的好奇、疑慮與“付諸行動”,無疑都從側面體現(xiàn)出了市場和消費者的不太成熟。
|